2005年,技术创新全面动起来

    从总技术路线上来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坚持提倡自主研发、发展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一路线2005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日前召开的国家科技大会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策,意义重大。从技术发展的保障措施来看,国家各部委加快了国家标准,特别是涉及安全、环保、节能以及新技术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程,2005年有20多项各类标准被制定和修订。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了“汽车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经被吸纳进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之中。今后必将对整个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起到关键作用。从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技术政策”中提到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第七条  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技术的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国际汽车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产品力争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贯彻情况:按汽车行业的传统眼光看,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往往被认为是两种对立的技术开发模式。但汽车产业技术政策却明确提倡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出于研发创新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已有成功案例的支持。近期结束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在关于自主创新战略的规定上,中央提出了三种选择。这与中央的方针是一致的。

    2005年,不少汽车厂商,特别是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商,坚持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获得了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记者在和一些国外汽车技术公司交流的时候,多数都声称正在和国内整车企业进行合作。有些合作已经取得了引以为豪的成绩。像奇瑞,2005年上海车展上,多款轿车、发动机的亮相,已经能说明这一点。此外,上汽通过收购双龙、南汽收购罗孚间接获得了一些先进的汽车开发能力,这也算是一种坚持自主创新的途径。

    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去年出口量的激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产品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并在某些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不足:坚持自主开发的企业并不是很多。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这方面还没有什么让人称道的地方。多数合资企业单纯依赖外方技术,使用外方品牌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有些企业引进的技术往往是相对落后的技术,在满足国际汽车技术规范的要求方面存在某些问题。自主开发的产品目前还无法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在出口方面,主要产品是靠价格取胜,不是靠质量取胜。因此,在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往往处于下风。去年,某些国内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遭遇“碰撞门”就很能说明问题。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还停留在口头上,到目前依然没有具体措施。

    第八条  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国家在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贯彻情况:在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方面,国家开始发力。社会各界不断呼吁给小排量车解限,最终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小排量车销售又登新高;众多小排量车被推上市场等等,都是值得高兴的事。经过努力,国务院批复了6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给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带来新的希望。

    关于开展电动车等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要求,去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北京、武汉、上海、威海等地已经有不少电动公交车开始进入商业化试运行阶段。在混合动力车方面,一些混合动力客车开始上路。同时,一汽丰田在中国首次推出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从而掀起了国外品牌纷纷向中国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的小高潮。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东风本田等都公布了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其实,去年我国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柴油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国家前些年科技战略部署的结果。这些新技术领域很多是国家在多年前就开始立项的。863项目、国家科技公关项目等都包含这些课题。

    不足:地方政府对小排量车的支持仍不够。对于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柴油车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没有全面进入产业化或商业化运作阶段。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第九条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

    贯彻情况:新燃料方面也有一些收获。去年,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两台65千瓦、100千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于7、8月间在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清能一号”、“清能三号”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上组装。

    不足:对于醇燃料而言,由于国家陈化粮储备面临耗尽,乙醇汽油或酒精燃料的生产将会遇到很大麻烦。而天然气燃料则因加气站建设的问题,在推广上也遭遇瓶颈。

    第十条  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要注重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010年前,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要依据有关节能方面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立汽车产品油耗公示制度。 

    贯彻情况:关于燃油经济性问题,2004年11月颁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同年发布的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5年,这两个文件被贯彻认真执行了。此外,由于油价持续增高,消费者越来越看中燃油经济性好的汽车,也使厂商们开始着重打“省油牌”。

    不足:有关业内专家表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门槛太低,企业几乎不用费劲就能轻松达标,这使得燃油消耗限值有点形同虚设。

    第十一条  积极开展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等车用新材料的研究。国家适时制定最低再生材料利用率要求。 

    贯彻情况:不少中高档轿车和高级轿车都开始采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并且材质较轻。特别是突出环保科技概念的企业,比如丰田,就将运用大量新材料和新环保材料的普锐斯推广到中国。另外,像织物面料、炭纤维、镁合金材料等,也已经开始出现在某些国产样车身上了。

    不足: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成本很高,而且国家关于汽车回收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要想大规模地采用这些新材料,一方面需要完善法规,另一方面也需要材料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以降低其成本,促使其广泛应用。

    第十二条  国家支持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加速在汽车产品、销售物流和生产企业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贯彻情况:一些IT产业中的佼佼者开始涉足汽车产业。它们多涉及汽车电子领域。这对提升我国汽车电子整体水平将会产生积极作用。由于竞争压力增大,不少企业开始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以辅助其实现科学管理。

    不足:我国汽车电子整体水平依然比较低,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仍然不小。对于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合资企业及其经销商的整体利用水平要高一些,国内企业则相对较低。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